抗战胜利时国民政府十二位战区司令长官一览表(1945年)
你的位置:极速赛车实力正规信誉大平台 > 新闻动态 > 抗战胜利时国民政府十二位战区司令长官一览表(1945年)
抗战胜利时国民政府十二位战区司令长官一览表(1945年)
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9:32    点击次数:82

第一战区,统辖陕南、豫中地区,该战区虽名义上承担对日作战,实际重心转向监视中共根据地,豫中会战后仅控制零星区域,甚至需借第五战区驻地召开军事会议。日本投降后,胡宗南部接收豫西日军投降,战区于1947年裁撤。

司令长官 胡宗南,蒋介石心腹,黄埔学生系(胡派)首脑。其势力覆盖陕甘宁豫四省,统辖数十万兵力,号称“西北王”。

第二战区,统辖晋西南山区及陕北榆林地区,该战区依托吕梁山、太行山地形,长期坚持敌后游击战,并在豫湘桂战役后成为华北少数未被日军完全控制的战区之一。日本投降时,阎锡山主持太原受降仪式,接收日军第1军等6万余人缴械。

司令长官 阎锡山,晋绥军首领,属非嫡系实力派,名义上归属国民政府但仍保持高度自治。

第三战区,统辖浙闽山地及苏南、皖南、赣东北地区,依托仙霞岭、武夷山等复杂地形开展游击战。该战区虽在1944年浙赣战役中丢失衢州等要地,仍控制丽水、云和等山区据点,成为钉在日军华东占领区的"骨中刺"。日本投降后,该部接收杭州、宁波等城市,并于次年改组为衢州绥靖公署。

司令长官 顾祝同,蒋介石五虎上将之首,黄埔教官系(何派)二号人物。其实际影响力超越战区司令长官职务范畴,他身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、陆军副总司令等要职,掌控苏浙闽皖四省军政大权,成为蒋介石在东南地区最信赖的代理人。

第四战区,统辖广西全境,该战区在1944年豫湘桂战役中虽丢失桂林、柳州等要地,但仍坚守桂西山区,并与美军情报组合作开展敌后破坏。后于次年改组为陆军总司令部所属第二方面军。

司令长官 张发奎,粤军核心人物之一,名义上依附于土木系。其派系因抗战整编已明显淡化,军事话语权较抗战初期显著下降。

第五战区,统辖湖北北部、安徽北部等长江以北地区,该战区在豫鄂会战中多次挫败日军西进企图,但在1945年3月老河口失守后,退守汉水以西继续游击作战。日本投降时负责接收豫西南、鄂北地区,其战略价值随抗战胜利迅速降低,1946年与第六战区合并为武汉行辕。

司令长官 刘峙(1945年2月任),蒋介石五虎上将之一,其指挥权因1945年3月老河口失守严重受损,作战部署多依赖副司令郭寄峤等实权派。

第六战区,统辖湖北长江流域,该战区历经石牌要塞保卫战等血战,成功阻滞日军溯江西进重庆的企图。日本投降后负责武汉、沙市等地受降,其"战时陪都卫戍区"的特殊职能随之终结,1946年改编为武汉行辕。

司令长官 孙蔚如(1945年7月任),杨虎城旧部,陕军后期代表人物。其任命具有政治象征意义,虽获上将衔主持武汉受降,但战区实权受土木系郭忏牵制,形成"名义统帅、实权受限"的特殊格局。

第七战区,统辖广东全境及琼崖、赣南部分区域,该战区在日军"一号作战"中虽丢失韶关,但成功保全赣粤边根据地,为后续反攻奠定基础。日本投降后负责汕头、香港地区受降,1945年12月随战时体制终结而撤销。

司令长官 余汉谋,陈济棠旧部,粤军代表人物之一。此时粤系势力已遭中央军渗透,他凭借司令长官身份重整粤北残部,勉强保持对粤军余部的实际控制权。

第八战区,统辖甘、宁、青、新地区,该战区虽无大规模战事,但依托黄河天险与六盘山防线,有效震慑日军自绥远的西犯企图,维系了中苏国际通道的安全。日本投降后,其部队迅速接管包头、归绥(今呼和浩特)等要地,完成对蒙疆驻屯军的受降监督。

司令长官 朱绍良,中央军将领,虽非黄埔嫡系,但凭借北伐战功逐渐获得蒋介石信任,成为少数能指挥中央军主力的非黄埔系将领。

第九战区,统辖江西全境,其战略地位因长衡会战失利而衰落,主要承担牵制日军第20军残部及维护粤汉铁路南段安全的任务。日本投降后,该战区参与接收长沙、衡阳等地,但受内战影响迅速被裁撤。

司令长官 薛岳,粤军代表人物之一,他凭借三次长沙会战的战功,成为蒋介石在华中地区倚重的"半嫡系"指挥官。

第十战区,统辖第一、第五战区以东(豫东南及皖北)地区,该战区实际控制大别山游击区,与第五战区形成犄角之势,日本投降后迅速被裁并为徐州绥靖公署。

司令长官 李品仙,唐生智旧部,新桂系四号人物。他在日本投降后主持皖北受降,但因派系矛盾逐渐被边缘化。

第十一战区,统辖河北全境及山东、河南部分区域,日本投降后主持平津地区受降,但不足三月即因国共冲突加剧被裁撤,成为存在时间最短的战区之一。

司令长官 孙连仲(1945年8月任),西北军老五虎之一,虽为冯玉祥旧部,但归顺蒋介石后始终获得重用,台儿庄战役后更奠定其抗日名将的地位。

第十二战区,统辖绥远、察哈尔两省全境及热河西部地区,该战区虽名义归属中央,实为傅作义晋绥系势力范围,日本投降后负责热察绥地区受降,但三个月后即因国共争夺华北而裁撤,成为存在时间最短的战区之一。

司令长官 傅作义(1945年8月任),晋绥军十三太保之一,虽出身地方军阀却深得蒋介石重用,并以绥远抗战"百灵庙大捷"奠定其抗日名将的地位。



上一篇:【特稿】俄罗斯与伊朗加强能源合作 今年或供伊18亿立方米天然气_帕克内贾德_贸易额_条约
下一篇:比亚迪李云飞:应对出海设置门槛,国内都没整明白就出海未必是好事